智能访客管理-人工智能最接地气的应用场景技术——人脸识别应用集中大爆发
发布时间:2017/07/27 资讯动态 浏览次数:1583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业内人士把「2016年」定义为「中国人工智能元年」,在这一年,人工智能产业火爆,人工智能的应用在整个市场中的分量递增;「2017年」标注为「人工智能行业的落地年」,在这一年,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结构将基本形成,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据艾媒咨询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增长率达到43.3%,突破100亿元,预计2017年达到152.1亿元,并于2019年增长至344.3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 作为开垦人工智能商业领地的第一技术——人脸识别,将进入成熟期,人脸识别的商业应用将迎来「大爆发」。目前,从消费电子领域到汽车电子、安保、网络支付、金融等领域都在逐步引入人脸识别,国内市场开始逐鹿之争。今年年初,厦门有珠宝店在货架上装人脸识别系统,分析用户在柜台前停留的时间与购买纪录;百度开发出需要人脸识别才能打开的门;蚂蚁金服的4.5亿用户可通过自拍连动网络钱包;中国建设银行也允许用户在某些自动贩卖机上面部扫描支付;滴滴出行则用面部识别技术验证司机身份等。这些关于人脸识别的应用,用媒体的宣传词来总结便是「刷脸」干什么。比如,刷脸登机、刷脸考勤、刷脸开门、刷脸支付、刷脸防替考、刷脸治乱闯红绿灯、刷脸拿厕纸……自2015年起人脸识别的应用领域开始逐渐增多,从前期以安防领域的身份核查为主,朝着金融、教育、医院、房地产、移动支付等更多商业领域拓展。人脸识别正在向这些领域「开花」,业界将这些应用概括为两大类:公检法税的政府业务类和商业类。
1.养老金领取管理。退休金的冒领问题让社保机构很难管理到离退休人员的健康以及生存状况,冒领情况严重。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员核对,减少养老金的流失。
2.办税认证。在基层税务机关,经常出现冒用他人身份证开具免税发票的现象,造成税收流失。人脸识别系统自动将镜头摄取人像同公安部门身份信息中的人像进行比对,实时完成实名认证。
3.公安疑犯追踪。基于人脸识别技术,对长途客运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进行监控,将视频中的人脸与疑犯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疑犯在人群中被识别出来即刻报警。提高了抓捕效率,增加了城市的安全性。
4.社区管理。在智慧城市中,以城市中最小的单元社区为例,通过非配合式人脸识别,可以帮助物业管理部门在访客管理、物业通知等方面为业主提供更好的生活体验。
5.楼宇门禁。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通过构建智能化管理功能的身份识别系统,结合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能精准识别人脸,刷脸开门,提高了楼宇、家庭的安全。
6. 考生身份验证管理。为考试机构提供考生身份证信息提取、身份验证、管理等功能,构建更为高效、公平的考试环境。
7.金融业务办理:人脸识别产品主要用于银行人脸比对、刷脸开户、刷脸取款等方面,因此人证比对设备需求较强。目前国内已有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将人脸识别引入到不同的业务环节。
8.智能膳食管理。系统在学生打饭时进行人脸识别,纪录学生每天选购的菜品,根据医院体检结果给出膳食调整意见,对于学生单次浪费食物30%的情况予以纪录,不断优化菜品和调整学生饮食结构。
9.零售商业智能分析。实体商业中,目标客户的引流以及精准营销成为商业成本的重要支出,让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精准营销成为商业新的增长点。
10.企业内部应用。企业管理引入人脸识别系统,集员工考勤管理与公司安保于一身,打造智能化办公场景。
11. 机场身份核查。这或许是未来规模最大的应用,国际民航组织(ICAO)已确定,从2010年起,其118个成员国家和地区,必须使用机读护照,人脸识别技术是首推识别模式,该规定已经成为国际标准。中国的电子护照计划公安部一所正在加紧规划和实施。
人脸识别技术的「落地」从蛰伏到爆发,泰首智能都非常幸运的赶上了。泰首智能的产品系是根据人脸识别两大识别模式打造而成,静态比对模式以人证合一核查系统「身证通」为代表,目前已有十种,应用于身份核查的各个场景中,并且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在不断升级之中。泰首的动态人脸识别迎宾机是动态人脸识别比对模式的产品,首创黑白名单的访客管理模式,让门禁管理更智能!例如在各级考试中,无论是中考 高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等等,都有人证核验确定身份的需求!
未来,人脸识别必定会朝着更精准化的场景应用方向去发展,掌握市场发展势头,为用户创造最大价值,是泰首智能在内的专注于人脸识别的中小型企业的重心。毕竟,仅人脸识别在安防领域就有上千亿的市场尚待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