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国内航空机场逐步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安防保障

国内航空机场逐步开始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提升安防保障

发布时间:2017/07/18 资讯动态 浏览次数:1592

2014年,马来西亚“马航事件”中,两名乘客使用国际刑警组织数据库里的失窃护照登上一架国际航班,让人们对有关证件检查与身份核验的程序感到十分担心。这再次促使机场和航空公司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重视起来,人脸识别技术至少可以在视频监控、安检、登机环节分级校对身份。此时,重新兴起的深度学习开始取得突破,识别效果飞速上升,从实验室走向了业界。强烈的需求和较好的识别性能,促使了民航总局和机场开始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大规模落地进行尝试。2014年7月,南京禄口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机场登机,但这个时候登机口只是显示采集的旅客信息,并不能实现自动通关。此后各个地区的机场都进行了为数不少的人脸识别系统验证,摸索适合机场应用的方式。

航空机场人脸识别

2016年7月,深圳宝安机场首次将人脸识别系统嵌入到机场安检信息系统。标志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机场所接纳。2016年12月,银川机场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正式上线人脸识别系统的机场,在航站楼出入口、安检口、VIP客户休息室、登机口、出入港廊桥等场景进行了切合实际业务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机场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从安全、运营、管理、服务等多角度全面智能化。进入2017年,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机场急剧增加,呈现井喷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还是将其用于安检通关,表明机场对这项新技术的应用相当谨慎,对其它场景的应用呈观望和试用态度。(来源:中国经济网)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