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AI人工智能技术中人脸识别应用异军突起

AI人工智能技术中人脸识别应用异军突起

发布时间:2017/05/02 资讯动态 浏览次数:1791

儒勒·凡尔纳在他最被忽视的著作《一个美国记者在公元2890年的日记》中,曾经对千年后的世界做过当时看起来魔幻般神奇瑰丽的描述:那时的纽约名叫环球城,公路两边矗立着一千英尺的摩天大楼,内部使用恒温空调,气候完全由人工控制,庄稼可以在北极生长,人们乘坐时速1500公里的海底液压管道往来于各大洲,广告可以映射在云端上,记者将新闻从木星、火星、金星转播回来,人们坐在家中就能对世界大事了然于胸。
但百年后的今天,很多想象已然变为现实。
技术进步的速度甚至连段子手都跟不上了,“明明可以刷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生物识别技术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支持下飞速进化,刷脸作为常见的生活场景越来越成熟了,刷脸如刷卡几乎已经是一种趋势。
人脸识别在身份验证外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在机场和银行你会被要求在摄像头前摆出合适的Pose,这早就不奇怪了,支付宝的刷脸登陆和支付,大多数人也不陌生,甚至网约车司机都要刷脸上线了。
今年10月的乌镇戏剧节上,百度还客串了一把“特邀主持人”,在上千位观众中,实时识别出不同种族、年龄样貌各异的上百位各国嘉宾,这背后是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难以想象的突破性进展,人脸识别的错误率为0.16%,这当然支持了技术的延伸和普及。
人脸识别的难度不在于图像的获取和识别,而在于技术、逻辑以及大数据支撑下人工智能的判断,卷积神经网络的加入让人脸识别技术从严肃单一的身份验证及活体检测中摆脱出来,创造了更多好玩的场景。
最有趣的表现是人脸识别实现了年龄、性别、表情等一系列特征的获取,学会了分析当事人的特定状态,举例来说,人的日常微表情主要是7种,喜悦、愤怒、悲伤、惊讶、厌恶、恐惧、中性,辅以精度极高的五官定位,系统就能够准确捕捉到互动者的喜怒哀乐。
当年儒勒·凡尔纳曾经充满激情的描绘过未来广告的样子,“它每天平均收入三百万美元。由于一套巧妙的系统,一部分广告以崭新的形式传播,,这就是用云层反射作巨大的广告,大得整个地区的人都能看到。这个回廊有上千只放映机不停地向云层发射大得无边的广告,云层以彩色显示出来。”

以人脸识别为例,复杂的技术要分三步实现:
首先是通过光电传感器获取到人体的面部特征,这一点在智能手机普及后变得非常容易;
其次是将获取的信息数据化;
最后也最重要的是算法处理后大数据比对。
但是人脸识别技术的进一步演进还要依赖两点。
基础是周边技术的协同效应。
其次是线上流量入口和线下应用场景的聚合。
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取决于线上流量入口的支持,因为不论是AR构建的瑰丽场景还是刷脸以后的各种好玩应用,都依赖入口级APP的强力引流,才能与成熟的线下消费场景形成良性互动。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