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技术在失联寻亲中的创新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17 资讯动态 浏览次数:1688
当付贵回家的故事#被烤鱼征服找到亲生父母#热门话题刷爆微博,引起全社会关注后。梳理整个寻亲过程发现,实际上,帮助付贵与家人团聚的当然不是让人大笑的段子,而是高科技的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的成果。
重庆仔被拐27年后回家
只要见他一面就行了,希望在有生之前见一面!”27年前,6岁的付贵被拐;27年来,这个家庭寻找孩子的希望一直没有中断;被拐27年后,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付贵终于见到了家人。1990年10月16日,6岁的付贵在重庆石柱县大歇镇上幼儿园,幼儿园距离付贵居住的姑姑家1公里左右,平日里都是他自行往返上学。当日下午放学后,付贵并未回到姑姑家中。随后,家人报案,并在县城及周边乡镇进行寻找。虽然多年的寻找无比艰辛,付贵的亲人一直没放弃。2017年1月,付贵父亲在宝贝回家网站“家寻宝贝”版块登记了儿子失踪信息,登记信息为“付贵”,出生年月为1984年11月16日,丢失日期为1990年10月16日,失踪地点位于重庆市石柱县大歇乡。
爸爸和付贵视频通话。
而早在2009年9月,付贵在宝贝回家网站“宝贝寻家”版块登记了自己被拐的信息,登记姓名为“胡奎”,出 生日期为1986年4月,失踪日期为1991年1月1日,失踪地点位于福建。2017年3月份,将人工智能的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寻找走失儿童中,“跨年龄人脸识别系统”对比评测 ,并筛选出部分疑似案例,其中,付贵与父母DNA比对成功并已相认,成为此次人脸识别成功的第一例。
跨年龄识别背后有2亿张图
付贵家人很期待和失散27年的孩子见面。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十分困难,不同于普通的图像识别。就人的脸部特征而言,每个人的脸部结构都是相似的 ,这对于利用人脸区分人类个体不利,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双胞胎甚至多胞胎。其次就是表情、光照条件、整容等外因影响。不同的表情、角度观察,光照条件的影响,人脸遮盖物,如口罩、墨镜、头发、胡须 ,甚至是整容、P图等行为,都增加了人脸识别的难度。而在跨年龄人脸检测中影响因素更多。即通过学习一个非线性投影函数,把图像空间投影到特征空间中。在这个特征空间里,跨年龄的同一个人的两张人脸的距离会比不同人的相似年龄的两张人脸的距离要小。针对跨年领的训练数据,考虑到跨年龄人脸的稀缺性。一个大规模人脸数据训练好的模型作为底座,然后用跨年龄数据对它更新。将这两点结合起来做端到端的训练,可以大幅度提升跨年龄识别的识别率。
(中国财经观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