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news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人证识别技术在挂证问题中的解决思路

人证识别技术在挂证问题中的解决思路

发布时间:2017/04/10 资讯动态 标签:人证识别浏览次数:1807

近些年,将资格证书“出租”出去牟利的现象愈演愈烈。很多急于拿到工程却缺少相应资质的企业,看到了 有利可图的“空子”——只需支付一点儿“挂证”费,就能拿到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工程。

“人”、“证”往往跟责任担当相分离:
导致“挂证”现象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存在监管漏洞,有关部门进行资质考察时,“重证轻人”,即对证不对人,无论什么情况只认一纸证书;二是有关监管人员玩忽职守,与不法企业勾结, 对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另外,“人”、“证”往往跟责任担当相分离,不诚信的企业不必为自己的失信行为埋单。以工程建设质量追究为例,很多存在严重安全质量问题的项目,因为“人 ”、“证”分离,责任倒查时最终不了了之。
不定时“对证对人”
要想从源头上杜绝出现职业资格证书“吃空饷”的“挂证”现象,就必须三管齐下。一要堵住“重证轻 人”的监管漏洞,增加资质信息透明度,鼓励行业和社会有奖监督举报,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惩罚力度, 一旦发现存在“挂证”现象,取消其资质评审,对持证人和“挂证”企业予以相应处罚;二要“重人轻证” ,对获得资质认证的企业,监管部门要实行动态管理机制,不定时“对证对人”,要求“人”、“证”相符 ;三要让监管部门负有风险连带责任,对玩忽职守、马虎草率的监管部门和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 ,落实“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连带责任机制,方能对职业证书挂靠行为一查到底。

(来源:中国检测网: 原标题:扼杀“挂证”乱象 急需人证合一)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